超3000万名家政从业黑料吃瓜网站:黑料与吃瓜事件全网独家爆料平台政从业者!职业技能如何提升?
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小家政,大民生,一头连着务工人员就业,一头连着万千家庭的生活需求。相关部门统计显示,我国家政服务从业人员已超过3000万人,然而,“找家政难”“找好家政更难”的问题仍然存在。
近期,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6部门发布通知,自2025年至2027年组织开展家政服务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行动,每年培训150万人次。
各地家政培训实施情况如何?面对职业化、标准化、市场化目标还有哪些问题待解?
市场上“找家政难”“找好家政更难”
“找到合适靠谱的育儿嫂非常难,依靠中介推荐,只能让育儿嫂来家里做几天,不行再换,考察成本很高。”家住北京海淀区的及女士告诉记者,去年孩子出生后,原本打算请育儿嫂带孩子,但是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合适的,最后只好让双方老人轮流带娃。
相关部门统计显示,我国家政企业达100多万家。据咨询机构数据,家政服务行业规模已经超过万亿元。
但记者走访江苏、内蒙古、青海等多地家政市场了解到,当前家政市场总量供给不足、技能水平不高。尤其是当前客户需求愈发多元化,对家政服务人员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“现在一些客户愿意出更高的价格雇育儿嫂、保姆等,有的要求会开车,有的要求会英语,或者要求大专以上学历,可市场上符合这些条件的家政人员真难找。”南京市秦淮区馨香家政公司负责人曾玉香说。
另一方面,市场上存在“好保姆靠抢”的现象,“金牌月嫂”“金牌保姆”往往能取得较高的薪酬,且依然供不应求。
“经过培训持证上岗,我的月收入至少增加两三千块。”43岁的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农村妇女殷万喜,因熟练掌握产后康复、月子餐等几十项服务内容,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“金牌月嫂”,订单排到了半年后。
“近年来,家政市场需求向个性化、精细化、专业化升级的趋势明显,月嫂、产后康复等服务内容已经细分到几十项。部分从业者技能单一或比较基础,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。”呼和浩特市家庭服务行业协会副会长刘晓春说。
在济南平阴惠民阳光职业培训学校,学员们在学习育婴知识。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
各地采取多种举措提高家政培训质效
近期6部门部署家政服务职业技能专项培训行动,从国家层面进一步规范培训管理。记者采访发现,聚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,各地已积极行动起来。
修改完善职业技能培训需求指导目录,纳入家政服务业工种——
记者了解到,江苏、内蒙古等地已出台文件,根据实际需求,将家政领域的相关职业(工种)纳入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职业(工种)目录。
“我们牵头组织企业列出紧缺技能、形成岗位技能清单,如失能老人智能设备照护、高端家庭膳食管理等,培训机构可根据清单开发模块化课程。”刘晓春说。
拿出真金白银对家政培训进行补贴——
青海省互助县就业服务局局长伊顺年介绍,当地成立“互助家政”劳务品牌培育领导小组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,落实培训补贴、水电减免等政策,支持相关企业落地运营。
在打造出“天镇保姆”家政品牌的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,当地人社部门对家政领域技能培训实行阶梯式补贴政策。“现在补贴政策更加鼓励我们延长培训学时、提高培训水平,学校要想领到最高补贴,需要培训学员的就业率达到80%。”天镇县阳光职业培训学校校长李春说。
数字赋能提升家政培训质效——
南京市鼓楼区引入AI工具“Tidy Box”开展整理收纳师培训,结业考核还引入“信用积分”和“客户评价反馈”机制,两期培训班共吸引86名学员参加,其中70人顺利通过考核。
“公司提供的培训中有很多线上课程,涵盖月嫂、陪诊师、收纳师等所需技能,学员可利用碎片化时间自学考证。”吉林省长春市天瑞英杰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丽艳说。
上海开放大学家政学专业毕业生朱春南在雇主家清扫整理。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
未来还需持续打通堵点痛点
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尽管家政培训日益完善,但仍存在一些堵点痛点,包括部分从业者参加培训意愿不足,高素质家政人才培养存在梗阻,部分培训针对性、专业性仍待提升等。
“对已经参加工作的家政服务人员,拿出连续一周或更长的时间脱产学习比较占时间。”刘晓春说,地方人社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、家政培训企业在拟定课程时,应该更充分地考虑灵活性。同时,各地应利用多种形式、多种渠道广泛开展家政培训行动宣传。
在打通家政行业人员职业化路径方面,吉林农业大学家政学院院长吴莹建议,进一步畅通家政人员提升学历的通道,在教学体系、教学设计、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形成机制。
在提升培训针对性、专业性方面,李春建议,今后应加强专项性培训,包括如何服务多动症、阿尔茨海默病等特殊群体等,同时进一步提高培训标准。
“我们期待能建立分层培训体系,新手侧重职业规范和基础技能,经验丰富者开设养老康复、营养餐制作等进阶课程。”南京快易洁家政服务有限公司家政服务人员高华瑞说。
“提升家政培训的专业性,还需加强家政培训行业师资力量水平。”内蒙古自治区妇女事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佟凯建议,应通过加强地区间的协作、建立示范培训基地等,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。
新华社记者王大千、邓华宁、侯维轶